【原创】1200W双管正激变换器设计之一——变压器设计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7-01 16:30:23 浏览量:正激变换器通常使用无气隙的磁芯,电感值较高,初次级绕组峰值电流较小,因而铜损较小,开关管峰值电流较低,开关损耗较小,其高可靠高稳定性使得其在很多领域和苛刻环境得到应用.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
下面举例给大家分享下对正激变换器的设计方法:
规格:
输入电压Vin=400V(一般在输入端会有CCM APFC将输入电压升压在稳定的DC400V左右)
输出电压Vout=12V
输出功率Pout=1200W
效率η=85%
开关频率Fs=68KHz
最大占空比Dmax=0.35
第一, 选择磁芯的材质
选择高μ低损,高Bs材质,一般常采用TDK PC40或同等材,其相关参数如下:
因为正激电路的磁芯单向磁化,要让磁芯不饱和,磁芯中的磁通密度最大变化量需满足ΔB<Bs-Br,得ΔB=390-55=335mT,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温度效应和瞬变情况会引起Bs和Bs的变化,导致ΔB的动态范围变小而出现饱和,因此,设计时需保留一定裕量,通常取60%~80%(Bs-Br), ΔBc选得过高磁芯损耗会增加,易饱和,选得过小会使匝数增加,铜损增大,产品体积增大,通常选择60%(Bs-Br),则最大磁通变化量ΔB=(390-55)*0.6=201mT,即0.201T
根据公式AP=Aw*Ae=(Ps*104)/(2ΔB*Fs*J*Ku)
其中:
Aw为磁芯的铜窗口截面积(cm2),Ae为磁芯的有效截面积(cm2),Ps为变压器的视在功率(W),J为电流密度(A),Ku为铜窗口占用系数
对正激变换器,视在功率Ps=Pout/η+Pout
电流密度J根据不同的散热方式取值不同,一般采用300~600A/cm2,此处考虑到趋肤效应采用多股纱包线,取600A/cm2
铜窗口占用系数Ku取0.2
ΔB=0.20T,J=600A/cm2,Ku=0.2
代入公式得AP=[(1200/0.85+1200)*104]/(2*0.201*68*103*600*0.2)=7.962cm4
查磁芯规格书,选用磁芯ETD49,其相关参数如下:
ETD49的AP=Aw*Ae=375*213=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st1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smarttags" />79875mm4=7.9875cm4<7.962cm4,即,OK。
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
第三,计算匝比、匝数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1. 根据公式N=Np/Ns=Vin/Vout=(Vin*Dmax)/(Vo+Vf)
其中Vf为输出二极管正向压降,取0.8V
得匝比N=(400*0.35)/(12+0.8)=10.9375,
取匝比N=11验算最大占空比Dmax,
最大占空比Dmax=N(Vout+Vf)/Vin=11*(12+0.8)/400=0.352
2. 根据公式Np=Vin*Ton/(ΔB*Ae)
导通时间Ton=Dmax*Ts,周期Ts=1/Fs*106
得初级匝数NP=[Vin*Dmax*(1/Fs*106)]/(ΔB*Ae)={400*0.352*[1/(68*103)*106]}/(0.201*213)=48.36Ts,取49Ts
3. 次级匝数Ns=Np/N=49/11=4.45Ts
4. 取次级匝数Ns=5Ts验算初级匝数Np,
初级匝数Np=Ns*N=5*11=55Ts
考虑到输入电压较高,采用双管正激比采用单管正激可以大幅减小MOS的电压应力,无需消磁绕组。
7. 再通过初级匝数Np来验算最大磁通变化量ΔB,
最大磁通变化量ΔB=(Vin*Dmax*Ts)/(Np*Ae)={400*0.352*[1/(68*103)*106]}/(55*213)=0.1767T
根据ΔB+Br<Bs得 0.1767+0.055=0.2317<0.39, OK
8. 根据L=N2*Al得,
初级电感量最小值Lmin=Np2*[AL*(1-0.25)]=552*[4440*(1-0.25)]/106=10.0mH
第四,计算各绕组线径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1. 输入电流Ip=Pout/(Vin*Dmax*η)=1200/(400*0.352*0.85)=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st1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smarttags" />10.0A
初级线圈电流有效值Ip_rms=Ip*SQRT(Dmax)=10.0*SQRT(0.352)=5.9A
则,初级线圈截面积Swp=Ip_rms/J=5.9/600=0.0098cm2=0.98mm2
多股纱包线单根直径为0.1mm,其单根面积为Sw=3.14*(0.1/2)2=0.00785mm2
得,初级所需纱包线股数Nwp=Swp/Sw=0.98/0.00785=124.8PCS,约125PCS。
即,初级线圈采用125根单根直径0.1mm的纱包线。
2. 次级线圈电流有效值Is_rms=Iout*SQRT(Dmax)=100*SQRT(0.352)=59.3A
次级线圈截面积Sws=Is_rms/J=59.3/600=0.0988cm2=9.88mm2
次级所需纱包线股数Nws=Sws/Sw=9.88/0.00785=1258.6PCS,约1260PCS。
即,次级线圈采用1260根单根直径0.1mm的纱包线。
通常纱包线的电流密度可取范围较大,一般为400~1200A/CM2,结合常用规格,取:
初级线圈采用120根单根直径0.1mm的纱包线绕55Ts;
次级线圈采用1200根单根直径0.1mm的纱包线绕5Ts。 好东西,很详细! 借兄台宝地,展示下
单价比粗漆包线要贵,,,成本持平或更低,,,,因为用粗漆包线,10平方,用我们的线,7-8平方就可以了,温度还更低,,,同时,我们还有变压器专用的线,线材匝间电压超过4000V的,高压线,,专门用于变压器安全隔离电压用的,,
如果价格只高百分之几十,不算贵。在大电流的场合,不管频率是不是很高,用多股线都是个不错的选择。 1000股?多少平方?好东西,没用过
1、频率只有68K,犯不着用利兹线,直接0.6mm的线4根并绕就好
2、 次级电流算错了,有效值就是100A,峰值大约为170A,这个得用铜箔了
3、最好回头验算一下能不能绕下
次级 线圈 有效值电流是100A??
多股漆包线的电流密度最大可达1000~1200A/CM2,就算再大电流采用多股漆包线也是可以的,并不一定要用铜箔,按ETD49的幅宽,需采用0.6mm厚的铜箔才可以,0.6mm的铜箔并不一定比多股漆包线好绕吧
哥,电流密度你是想写10-12A/平方毫米吧,,呵呵,,1000~1200A/CM2 不就是10~12A/MM2吗?
。。。。。。。
电流密度这么大,而且还是大功率的,变压器岂不是很烫? 能绕下当然用利兹线好点,铜箔厚了不好出线。学习,详细
MARK,留下个印方便查找
这个帖子很认真,验算过一些重要的公式,每个计算都是正确的。不错!
线的大小电流差距是大啊,看样子早就批量生产了
双管正激和单管正激的变压器设计一样吧? 向前辈学习! mark!!!!!!!!!!!!!!!!!!!!!!!!导通时间Ton=Dmax*Ts,周期Ts=1/Fs*106
请问公式Ts=1/Fs*106 这里为什么是10的6次方呢?
根据L=N2*Al得(请问这个公式怎么来的)
初级电感量最小值Lmin=Np2*[AL*(1-0.25)] (请问1-0.25是怎么来的)
是大于 应该是大于把? 应该是大于的把?选择磁芯的时候要不要选大一号的?留点余量啊?视在功率Ps=Pout/η+Pout
不理解
楼主,下面这个公式我怎么算都不等于7.962,怎么回事?代入公式得AP=[(1200/0.85+1200)*104]/(2*0.201*68*103*600*0.2)=7.962cm4
Ps为变压器的视在功率(W),这个功率怎么确定??Ps=Pout/η+Pout,这样有点不太对吧!
菜鸟请教,式中Fs是指什么??
ETD49 68K频率 双管正激能出 1200W ?楼主不要这么不严谨 实际证明ETD49做不了1200W,就算按楼主所说,电流密度可以12A/mm2,也要1000股0.1MM的丝包线,而且还只能走94A,绕5T,用掉39.25MM2,那么粗的线,加上间隙,加上外面的丝,磁芯利用率最多0.1,39.25/0.1=392.25MM2,已经超过磁芯面积了,绕不下的,ETD49撑死也就500W 支持你的看法和160贴。 帮J版顶下 报名参加11月12日的深圳交流会,就能一睹J版风采啦我来了,顶起来
先顶了再说。
回家了都不忘上来发这种好贴,精神可嘉啊。呵呵


输出12V100A,用双管正激不是一个优化的拓扑结构。后面的东西就不需要再看了。
有什么TOP比双管正激更可靠的??
顶楼主!这块还没有涉及到,慢慢来学啦!电源的可靠性不是拓扑唯一决定的,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多了。大功率的电源用全桥电路很多,也没有说电源的可靠性不高。
我也觉得双管正激是比较可靠的,有电子电焊机用双管正激做的,功率做4000-6500W,,工作在短路开路相当频繁,就是焊条,,,可靠性相当不错,电路结构也简单不少,,控制也只用TLP250就行了,没有什么特别的保护电路结构,,,最多就是个RDC吸收网络,,我们厂有几台,都用了三年了,, mark好,有空自己也搞一台试试,刚好又450A的IGBT和PQ105的磁芯,器件够用了
正解,我们做的双管正激的很多,输入电压从220-1200V的都有,可靠性还行双管正激可靠性还是不错的
单管双正激可靠性还可以,我们做的逆变电焊机单管双正激输出27.2V/180A,如果在生产质量上存在问题多的话,比如炸管的话,基本上所有的IGBT都将损坏。。。维修成本比H桥要高。。。不过生产上质量控制好的话基本上没多大问题
12V 2000A都可以用双管正激呢,在电镀电源上面有大量的应用,这有什么奇怪的吗? 经典好啊!先学习?
做个记号了既然电压是稳定的DC400V左右,最大占空比Dmax=0.35就不是合适的参数,可以适度加大,能降低铜损,提升效率。
可以解释一下吗? 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,加大占空比,可同时降低变压器原付边的电流有效值。 还可以降低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;还可以降低输出电抗器的储能能量;还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纹波;还可以降低输出纹波电流。 经验之谈,顶一个。 估计变压器是最难制作的一个配件,,还可以降低整流二极管正向电流有效值。
以上说的都是好处,有一个坏处是会稍微增加一点原边激磁电流,显然,好处很多,坏处很少。整体效率肯定提高。
不仅仅是经验,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以上结论。
那占空比要开多开才可以呢? 如果太开的话波形一有杂讯会不会导致直通阿 占空比大了动态响应会差些吧。。。还有可能是省电解容量,故取小D。 续流管流过电流要小。
还有可能是加强耦合, 减少漏感。 司令应该把变压器结构贴出来下,各位搞大电流的学习下1-3KW的双管正激,原来洲际的产品知名度颇高,标准通信电源,产量很大,有机会建议弄一两台研究研究。
洲际论文-次级有源钳位
洲际论文-双管正激无源无损
软开关双管正激??
有整出样品出来验证过么。。
别人已经生产了十几年.......
http://bbs.dianyuan.com/topic/725651
论文中的产品,听说跟上面帖子中的产品有蛮深的渊源(帖子中的产品,供应商好像不对,有些可能是抄袭的)。48V30A/50A的,我本来手绘了全套图纸,可惜已经遗失。该系列产品中,全部采用双管正激,48V30A开关频率93KHZ,48V50A开关频率196KHZ。功率器件、磁芯、PCB布局二者完全相同(仅开关频率不同),据小道消息,效率似乎超过了92%,还是十来年前.....

学习一下

频率高低看需要取舍,考虑到EMC,开关损耗。。。。
当然你可以取高些,我只是份享自己的方法,没有要大家都取这个频率哦。。
顶一下,只有学习的份!
好帖好帖~~!!!
好好学习。 图文并茂 好贴得顶~~
假如:输入电压Vin=AC140-265V,单管正激。
输出功率Pout=350W 24V 14A
开关频率Fs=84KHz,D取0.45
变压器用EI40 AE=148
那么NP应该取多少呢?
mark
占空比呢?关键还没讲TOP结构
np:38T
不想说啊
没什么好说

呵呵,你自己先推导一下你的结果再评论是对是错。。。
难道你认为有哪里不是原创吗?
估计是你自己没搞懂吧
不想说了
是BUCK没错。
给你个键接:http://bbs.dianyuan.com/topic/742034
看看第5帖的推导是怎么来的,你该不会说Z版是被我误导了的吧。。。
对你这种人无语。。。。
好好学习。 **此帖已被管理员删除**错没错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注意:你这是人身攻击哦。
不想说
那你算算看。。。
不想说啊

Z版的公式推导键接都贴出来了还不理解。。。
我没心趣和没素质的人再继续讨论,你既然还坚持你是对的,那你去坚持吧。。
兄弟,有问题可以讨论下,对事不对人嘛,人身攻击有些偏妥了。
怎么是愤青呢?
要学会自己思考啊
司令的算法,(Vin*Dmax)/(VO+VF) 基本正确。不想说了
这个问题还是应该问问你自己。请问世界真奇妙:
假如正激输入最小170VAC 最大264VAC,输出30V10A,频率60KHZ
最小输入直流204V,最大站空比0.5,整流管VF考虑0.7V
那么依照世界真奇妙的意思,匝比就是:(204*0.5)/(30+0.7)=3.32了?
你没认真看司令的帖,VIN是PFC后的电压,DC400V。Vout=12V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>用到0.5占空比,就有点狠了
用到0.5占空比,只是一种假设。不过在特定情况下,用到大于0.5占空比也是可以的。(假如正激输入最小170VAC 最大264VAC,输出30V10A,频率60KHZ
最小输入直流204V,最大站空比0.5,整流管VF考虑1V
那么依照世界真奇妙的意思,匝比就是:(204*0.5)/(30+0.7)=3.32了?)
基本正确
对不起,看错了,本帖自己删除

正激站空比0.5 只是极限值而已啊 就叫狠吗?
反激最大站空比 还用到0.6呢?那不是叫更狠?
站空比0.5 不是极限值
在特定情况下,用到大于0.5占空比也是可以的。
不分反激还是正激。
那是啊,关键现在讲的都是普遍
常规方式的双管正激不建议取0.5的占空比,考虑到高温低压满载的极限状况,否则可能带来炸机的可能

正激我是站空比极限值计算是0.5
反激最大站空比有时用过0.6,正激站空比最大不能超过0.5的,IC自身就有限制,
正激站空比大于0.5,会炸的
IC的占空比是有办法改变的,比如3845。
如果正激占空比0.6,你只要在剩余0.4的时间内,可靠退磁就是安全的。
UC3842和UC3843的站空比最大可以大于90% 但是可以限制小于0.5
3844和3845最大站空比只有50% 不需要限制了
3845你也弄不到大于50%了吧?
如何把3845的占空比弄到大于50%,肯定有办法。如果正激占空比0.6,如何在剩余0.4的时间内可靠退磁。也肯定有办法。
494的站空比最大不到100%,我是可以弄到100%,但是3845 怎么弄到0.6的站空比?也不完全是这样,常规方式建议不要大于0.5,但不管单管正激还是双管正激占空比也是可以大于0.5的
双管正激占空比大于0.5,可靠性会打折吧。。。正激我做的很少很少,但根据曾经的实验结果。
占空比越接近0.5,效率越高,特别是带SR的正激。
问题的关键点在于HVDC变化范围及保持时间要求....通常工业电源,D一般都取0.4以下............
我原来也特别追求D=0.5,从效率及温升的角度讲,D=0.5确实比D=0.3要好很多,有些可惜哦。
很多工业电源选择双管正激是因为其可靠性很高。
但如果占空比大于0.5了,磁复位的时间就短了,如果不能完全复位,经过若干个周期就会炸机,可靠性就打折了。。。
顶 请教下,双管正激的缺点有哪些?? 功率密度相对于全桥和半桥要小 问下你PFC用的是什么芯片?PFC电感用的是铁硅铝还是EE型的磁芯,规格是多少?很多IC都可以做吧。
我一般是用铁硅铝或MPP的CORE
先留个脚印 楼主问下 最前面你的输出绕组电流有效值计算的是59A 下面有回复说就应该是输出电流100A究竟哪个是对的呢。 他那个更接近,我当时没注意,写错了抽空顶起。。。。
楼主向你请教下 正激的Irms是IP*sqrt (Dmax) 在反激准谐振的计算中看到Irms是IP*sqrt (Dmax/3) 这其中是什么道理
版主的正激Irms=IP*sqrt (Dmax)是当成方波计算的,你说的反激Irms=IP*sqr(Dmax/3)是按照三角波计算的。不同波形的有效值计算当然不一样。 Br在温度一定时是定值吗? LZ再顶起啊,望楼能像单管双正激那样详细讲解一下反激的DCM和CCM的情况下设计过程。。。给LZ投一票。。。不要让帖子沉下去,楼主有望抱个示波器回来。。。
多想看看javike司令的实物照片啊!
此贴不能沉
继续顶
楼主继续啊
正激电源二次侧的输出电压怎么设计,因为有续流电感的作用,肯定要比电感后面的输出电压要大好多,那么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压是多高,会比电感输出电压高多少。
按占空比计算啊


顶起
请问司令:Ip_rms=Ip*SQRT(Dmax)=10.0*SQRT(0.352)=5.9A
以上公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,小弟没看懂,请指教啊...
好贴,研究一下!
留记号。。虽然俺是菜鸟但也立志学习!
哈哈,快四年了,估计当年的菜鸟已成大神,
现在新人报道,留印学习~~
good!!!!!!!!!!! 路过,好贴不要沉了。顶一个。 占楼学习1单火线电路请问有没有人搞过单火线,能不能开源共享一下,那些网上的资料我都看了,都是点到即止,没什么意义,都是告诉原理之类的,具体的就什么都没有了。给位论友,讨论下沙发难道论友没有人实际
用Saber变压器MCT模块设计案例疑问
请教各位,下图中的MCT模块是如何做出来的,谢谢
直接调用自带的模块?li营长,自带的模块我没有找到这种三相变压器的模块额,还请指教
帮顶喽~~~
扫一下二维码,工
基于DSP的Boost PFC软开关变换器研究摘要:详细分析了一种新颖的Boost软开关变换器,在传统的Boost变换器基础上加上缓冲元件电感和电容,从而实现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。提出了基于DSP的新型控制算法,该算法仅需在一个开关周期